“战地”上的温暖重逢——淄博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5周年暨康复患者代表回“家”活动
昔日生死线上并肩的“战友”再度相聚了!
10月24日,淄博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在成立25周年之际,精心策划了一场康复患者代表回“家”活动。10名曾经命悬一线,如今活力充沛的康复者回到科室,畅叙情谊,共话发展,让爱与希望在这里绵绵延续。
不放弃一线生机
“只要有一线生机,就要做百分百的努力。重症医学团队做到了,所以才有了我的重生!”甫一落座就侃侃发言的李先生,虽已81岁高龄,却精神矍铄,声音洪亮。
而就在5个月前,他还是一位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垂危病人。肺癌、重症肺炎、持续腹泻、电解质紊乱、白细胞过低、胸腔积液、呼吸严重衰竭、深度昏迷……入院诊断书上的每一个名词,都代表着一场艰难的生死博弈。“80岁的人,80斤的体重,8种严峻病症”,治疗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同时,“三进两出”的导管,无法翻动的身躯,也让对李先生最基础的护理工作充满难以想象的艰辛。但令人敬佩的是,每一轮救治,每一次护理,医护人员都能精准无误地完成。2天后腹泻停止,3天不再咳嗽,7天白细胞升上来,12天后,除了肺癌,李先生其余症状已全部治愈。
“我自谓是个人物,曾因救人被评为英雄,也经历过多家疗养级别医院的治疗,唯独在这里,我时常是老泪横流。”李先生真挚地回忆道。他已将这段宝贵的经历记录成书稿,现下已进入出版流程。
四次徘徊生死边缘的孙女士,从呼吸衰竭中劫后余生的韩先生,因食管癌休克被救回的陈先生……热烈的分享会上,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串惊心动魄的救治故事,与一份永不言弃的决心。
双向奔赴的温暖
“你又回去当宣传队长啦?”51岁的牛女士把参加活动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后,好友立即发来调侃。
“6月9日是我‘重生’的日子,3年了,每到这一天,我都要回家来看看、聊聊、分享分享。”牛女士解释道。
牛女士是在急诊就医时突发心跳骤停,不省人事,幸得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心肺复苏,与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全力抢救,经过连续7天的昏迷与生死较量,终于奇迹般地苏醒。又经过21天的精心呵护,得以平安出院。这期间,医护团队无微不至的照护,让她与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出院后大家都问我,在里面想家吗?我说一点都不想家,医生和护士们都太好了,有吃有喝、照顾得好、心里也踏实。”牛女士爽朗地笑道,“外面的人很着急,我在里面泰安自若。”
康复之后的牛女士,重新穿起了高跟鞋,健身、做瑜伽、最近还增加了每天骑行20公里的运动习惯。重走医院,每一处细节都让她心生暖意:零等待的门诊智慧药房,“招手停”的便民摆渡车,“一次挂号管三天”、门诊MDT“患者不动医生动”的惠民政策,无痛胃肠镜的“日间手术模式”……让她愿意去诉说,去分享,希望更多人通过她的故事,认识这个专业又充满爱的“家园”。
让重症不再沉重
“只有本地就医条件好了,咱老百姓才能真正受益。”从重症新冠肺炎感染中死里逃生的赵先生,这次回“家”非常激动,分享过程中曾几度哽咽。
《重启生命音符》案例展示中,心脏停跳2小时后仍奇迹获救的23岁小伙的故事,让赵先生在震撼之余更加满怀期待:“以往患上大病重病,总想着去北京、上海求医。现在,我亲身体验了重症医学的实力,目睹了诸多便民服务举措,感受到医院真正在‘一切为了患者健康’。希望更多患者在这里重获新生,更多家庭在这里重拾希望。”
“作为山东省首批临床重点专科,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现拥有医护团队267人,年救治危重患者1800余例,救治成功率达90%。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让群众听到重症二字,不再眉头紧缩,心生恐惧。”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汝敏坚定地表示。
党委书记、院长卢艳丽则深情总结:“与患者携手并肩作战,从病魔手里抢回更多生命,用更精湛的疑难重症实力托起患者的生命之光,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也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这是一次感恩与希望交织的重逢,也是一次技术与仁心砥砺的相聚。
厚爱在身,如披铠甲,激励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团队继续勇往直前,不负“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