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淄博丨深夜,急诊科连轴转,7小时接诊量近180人……
“哪里忙,就上哪里去!”喊完这一声,淄博市中心医院西院区急诊科副护士长赵红匆匆跑向排着长队的处置室。
此时,11月23日17时15分,小夜班的医护人员轮班上任的同时,分诊台后屏幕显示就诊人数;161人。
参照近两周的值班经验,赵红等人判断,7小时后的次日凌晨,这个数字,还将翻倍。
疑似脑炎、严重撕裂伤、高烧不退、药物中毒、心衰肾衰……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在分诊台、抢救室及各诊室间急速奔跑。
7个小时,从夜幕初降到深夜凌晨,这里没有片刻停歇。
11月23日24时,分诊台屏幕接诊人数:319人。
发热患者占比50%以上
“持续发烧三十八度多,一直咳嗽……”
急诊科分诊台护士孙佩艳一边在电脑上患者初诊资料“主诉”一栏输入“发热”二字,一边拿起排队号码纸递向患者:“直走右转,内科3号诊室。”
这已经是她在十分钟之内连续分诊的第3名发热患者。
电脑统计,是日17时至19时的两个小时接班时间,急诊共分诊了73位患者,其中因发热就诊的有36人,占比50%左右。
孙佩艳表示,自秋冬以来,这一情况已持续两个月,且近一周内更为明显。
记者现场获悉,自11月21日始,为应对接诊高峰,该院急诊科内几名护士长轮流带队调度夜班急诊,一直加班到深夜。
西院区就诊人数持续上升,内科发热患者占比较大的现象也在淄博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发生。
11月22日晚,急诊科主管护师尹文凤在下午5点接班后的三个半小时内,共分诊了108位患者,“正常情况下,一天下来,也就一百五六十个人。”
另一边,因内科诊室患者太多,东院区急诊内科主治医师张晓宇,作为当晚增设的内科医生,选择在外科诊室进行值夜。
她证实,夜班医生现在的接诊量,比之前增加了一倍多。
不仅仅是淄博。近两月,全国多家医院门急诊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峰刚过,其他引起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混合疾病也呈现增多趋势。
作为淄博医疗承载量最大的市域医院,淄博市中心医院的急诊量也逐日增加。
数据显示:11月21日,该院两个院区的急诊接待量高达694人次。
“现在的工作量是平时的1.5到2倍,特别是夜间19时—23时,工作量是白班的3倍。”该院急诊科副主任兼院前急救科主任李庆华表示,为此,他们两个院区每个班次都已各增加了2名医生和4名护士,扩充医疗力量,保障患者及时有效就诊。
此外,为应对就诊高峰,淄博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还增设预检分诊系统,东、西院区分诊台各增加一台电脑,加快分诊效率,实现分流就医,并增设急诊叫号系统……
“120急救车”的数十次出入
夜色渐浓。拉着嗡鸣的“120急救车”驶出。这是急危重症患者最后的生命通道。
17时41分,第一位急症患者被送到急救中心。这是一名中年女性,因头痛侧躺在推车上不停地呻吟,一旁的老伴颤抖地递出手中的病历。
“身份证、就诊卡带了吗?”孙佩艳问。
“证件都在孩子手里,他一会儿就拿来……”面对询问,老人有些慌张。
随后,该患者被推入抢救室,急诊科当值内科医生郑爱喜上前查看,患者突然出现了恶心呕吐、意识不清等情况,询问家属后得知患者曾做过脑瘤手术,郑爱喜皱了皱眉:“怀疑是脑炎,需要进一步检查,联系神经内科会诊……”
17时51分,“滴滴”的警报声从分诊台响起,打印机缓缓打出一张“120派车单”。
“出车出车!”院前急救的医生和护士拿着单子跑出大门,救护车又一次驶出医院。
“只要接到通知,4分钟之内必须出诊。”孙佩艳说,警报声就是出车信号。信号发出,快速奔跑已属日常。
18时27分,一辆外院120急救车停在淄博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门口,一名女子从车上跳下来,跟着担架车疾步跑来。一只手拿着手机的她大声地说:“来了,来了,已经到了,太严重,赶紧转院了,医生……医生!”
担架车上,厚厚的黑色棉袄下,一个孩子侧身躺着,紧皱眉头喊着妈妈,不停地哭泣。
9岁男孩,交通伤,髋部严重撕裂。
不一会儿,孩子被推入抢救室。一门之隔,门外的母亲大喊:“孩子加油,妈妈在外面等你。”
话音刚落,担心孩子因找不到妈妈情绪激动不配合治疗的她立刻转身跟护士沟通。抢救室护士握住她的手,说着放心。
18时53分,一辆担架车再次推入,这是一对父女。车上的父亲双眼紧闭,胸膛浅浅起伏。女儿说,父亲吃了两盒阿普唑仑,发现时,距离吃药已过约12小时。
听到此,孙佩艳迅速发出指令:“不用洗胃,直接进抢救室!”
十几分钟后,郑爱喜与家属进行了谈话。
“目前患者意识清醒,先用上解毒药,如果情况恶化,就需要血液灌流。”郑爱喜告诉患者的女儿,药物中毒易引起肝脏、肾脏以及脑部的损伤,先用上治疗药物到观察室进行观察。
20时23分、20时49分、21时21分、21时36分……
间歇性肺炎、胫骨骨折、高危胸痛、疑似心梗……
这一夜,7个小时内,120急救车不断在急救中心停停走走。对于,担架车送来的每一名患者,急诊科都是全力以赴。
因为,他们知道,这里以“120”的嗡鸣声为信号所亮起的光芒,名为:守护。
这里的每个数字都紧系生命
数字,在急诊能救命。
深夜来临,随着四周居民楼的灯光盏盏熄灭,车流声慢慢消减,整个城市进入静谧。
但淄博市中心医院的急救中心,依旧白亮如昼,红色的大字在夜幕之下格外显眼;门外的120急救车上蓝光闪烁,随时待命……
急诊的分诊台上有两台生命体征监测仪,数字不断跳转,显示着每一名前来就诊患者的心跳、血压、血氧和体温等。
这些数字,在急诊科的每个医护人员眼中,是“救命”的关键,也是有效的治疗判断依据。
21时39分,“120”又接回来一名危重患者,跟车的是院前急救主治医师吕潇,她一边跑进分诊台,一边念着:“氧和63,血压174/143,心率107,氧和不好……”
据悉,该患者53岁,因呼吸困难20分钟拨打了120,家属所述,该患者有肾衰、脑出血、高血压病史。
“一般来讲,氧和低于90就属于危重,63的氧和指数意味着他随时都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吕潇表示,作为院前急救医师的她们,能够在120急救车上的用药抢救十分有限,但又必须在这黄金抢救时间内,给予求助的患者及时而有效地治疗。
于是,有限的条件下,除病患及家属的主观叙述,最为重要的判断依据,就是患者每一项生命体征的数值。
在急诊科,通过入院分诊台生命体征监测仪的各项数值,他们将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如上述氧和指数63的患者为一级濒危患者,上文中严重髋部撕裂伤但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为二级危重患者,有发烧、咳嗽等感冒症状但各项数值稳定的患者为三、四级急症、非急症患者等等。
在当下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医疗系统压力加大的特殊时期,预检分诊至关重要。
“增设预检分诊系统电脑,是为了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对急诊患者的预检分诊工作,避免大量患者在门诊入口处长时间聚集,让科室能够更好、更快速、更精准地进行患者救治。”急诊科副主任兼院前急救科主任李庆华表示。
而来院患者的初步生命体征数据,是预检分诊的重要参考。
22时30分,一中年男性在两名家属的搀扶下,走进急诊,说自己胸口剧烈疼痛已半小时左右,并出现胸闷情况。
经初步测量,血压143/100,血氧90,心率109,刚接过孙佩艳工作的大夜班分诊台护士姚文佳立刻为患者录入信息,并推来担架车。
“没带身份证,能行吗?”患者家属有些担心,“没事,可以到窗口办理开个电子证明,咱先看病。”说完,姚文佳推车将患者送入抢救室。
回到分诊台,姚文佳判断,患者脸色苍白,胸口疼痛剧烈,大概率是心梗。
果然,几分钟后,心内科值班医生进入抢救室。
“每个数据都有意义,每个数字都承载着生命的渴望。”姚文佳说,在急诊科,数字是最好的表达,尤其是遇到昏迷的病人时,生命体征的数据就是患者的自述。
数据显示:11月23日17时小夜班交接至凌晨24时,淄博市中心医院西院区急诊科共接诊172名患者,当日共接诊319名患者。
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就诊高峰期,蹲点这样的急诊科里,记者能够听见许多医护人员的咳嗽声,但这样的环境里,他们说,难免的,坚持,再坚持……
坚持直至凌晨,此刻,分诊台屏幕上的就诊人数逐渐归零。但分诊台后,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分秒必争……